当前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便血的中医治法

时间:2021-04-25 06:22 来源:互联网
字号:

脾气虚弱证见下血质稀色淡 ,淋沥不断 ,或便血紫黯 ,伴见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 ,苔薄白质淡或有齿痕。属脾虚气弱 ,统摄失职 ,宜温中健脾法。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症状 ,指大便带血 ,或全血便 ,如出血时间较长 (超过 8小时 ) ,也可呈黑便。一般来说,及直肠、结肠、小肠、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与血管疾病、代谢与营养紊乱以及中毒性疾病 ,均能导致便血的发生。

  中医的“肠风”、“脏毒”、“结阴”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 ,或先便后血 ,或单纯下血。《金匮》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进一步阐明远血者 ,或在小肠 ,或在胃 ;近血者 ,或在大肠 ,或在。《证治要诀》以血色清而鲜者为肠风 ,浊而黯者为脏毒。《圣济总录》谓阴气内结者为结阴 ,痔疾亦包括在内。大凡便血 ,致病原因有二 ,一是脾虚不能统血 ,二是湿热伤损大肠阴络。

  脾气虚弱证见下血质稀色淡 ,淋沥不断 ,或便血紫黯 ,伴见面色不华、神疲懒言、眩晕耳鸣、腹痛隐隐、喜热畏寒 ,苔薄白质淡或有齿痕。属脾虚气弱 ,统摄失职 ,宜温中健脾法。方选黄土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等 ,忌用苦寒伤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药如太子参、白术、陈皮、黄芪、云苓、灶心土、当归、甘草、山药、生苡仁等。

  湿热大便下血如溅 ,如质清色鲜、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者 ,属热迫大肠 ,伤及血络 ,宜凉血止血法。用槐花散、地榆散、知柏地黄汤等加减。药用生地榆、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麦冬、玄参、北沙参、竹叶、金银花、山萸肉、生白芍、仙鹤草等 ;若血下污浊、质稠量多、大便不畅、小便热涩 ,多为大肠湿热。用清热利湿解毒法 ,常选地榆散加苍术、黄柏 ,兼用脏连丸 ,或用泽泻汤加蒲公英、贯众、土茯苓、连翘、大黄等。如便血日久 ,湿热未清 ,营阴已亏者 ,治当虚实兼顾 ,和营清热。

  便血一证常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临床上首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警惕恶性肿瘤所致 ,应去医院做检查治疗 ,以免贻误时机。

  编辑推荐:50岁的赵雅芝为何还这么漂亮?

  编辑推荐:夏天人容易心烦失眠导致疲劳怎么办

  编辑推荐:夏天男人五种尴尬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