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快讯

健康科普贴近群众需求

时间:2025-10-23 12:1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前不久,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出现,引发公众关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众号迅速发布科普文章,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将疾病的特征、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娓娓道来,收获了众多点赞。

“这篇文章是‘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第789篇原创科普文章。因其精准切中公众关切,上线即破10万阅读量,赢得大量转发与好评。”医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源说。

“医院党委始终将健康科普摆在突出位置,把科普创作、平台运营、活动开展、书籍出版等工作纳入各科室党建事业融合考核体系,鼓励和引导医护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工作,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医院党委书记程永忠说。

“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会聚各科室专家和宣传骨干。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紧扣百姓需求,回应社会热点,以通俗易懂、风趣亲切的语言做科普,让原本枯燥的医学知识,借助“华西智慧”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写什么。”郑源介绍,“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通过实时监测网络热点、开展在线调研、加强与粉丝互动等方式,精准捕捉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并以辟除谣言为切入点,针对性开展科普创作。

今年夏天,基孔肯雅热病例在广东出现后,有不少读者留言请华西专家做科普:“广东的花蚊子有这个病毒,那我们四川的花蚊子有没得喃?”

“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迅速响应。医院感染管理部专家们第一时间撰写初稿,宣传部则负责进行大众化“转译”,让内容更接地气。

“医学专家的表达一般比较专业、严谨,但普通读者读起来可能就比较费劲。”郑源说,医院建立了“专家写知识+宣传做表达”的联合创作机制,通过生动文字、趣味插图和原创表情包等方式,提升科普作品的可读性与传播力。

“读者喜欢我们小分队的作品,除了易懂、有趣之外,我们对作品内容专业性的极致追求也是原因之一。”郑源说,每一篇科普文章经二次修改后,都会再次交由医学专家审核,必要时还会邀请院外专家参与审稿。最多的一篇文章,曾经过8位不同专业领域专家的层层把关。

经过多年耕耘,“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已成为健康科普领域一张亮眼的名片。2015年以来,小分队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9大网络平台发布文章、图片、视频等科普作品超7000件,内容覆盖健康生活方式塑造、重点人群健康促进、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构建起既契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贴近群众需求的健康科普体系。

截至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各平台总粉丝数已超过1400万。覆盖33万受众的问卷调查显示,75.3%的读者在阅读华西医院健康科普作品后主动修正自身健康行为习惯。

“健康科普不能止于‘看热闹’,关键在于让群众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行动,从健康促进中获益。”程永忠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更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健康科普,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深化转型。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