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快讯

科研团队《细胞》子刊发文提出青藏高原包虫病防控新策略

时间:2025-08-15 09:54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近期,西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在《细胞》子刊《寄生虫学趋势》上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的流行特征、诊断预防技术及综合防控策略的进展,提出融合“人—动物—环境”的“全健康”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包虫病防控迈入精准化、智能化新阶段。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犬、狐等终末宿主传播给人类和牲畜。其中泡型包虫病也被称为“虫癌”,如未得到有效治疗,超过90%的患者会在诊断后10—15年内死亡。全球约86%的泡型包虫病新发病例集中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此次研究提到多项包虫病防控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例如,游离DNA技术和人工智能辅助的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了疾病早期发现能力;智能项圈可通过实时监测犬类健康和定期驱虫,有效切断包虫病传播链;环境DNA技术可非侵入式、动态化监测寄生虫分布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在具体防控举措方面,该研究指出需强化卫生健康、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快智能化监控设备和诊疗技术在牧区的普及应用。同时,有关部门应持续提升公众卫生意识,防范跨区域传播风险,推广动物疫苗,并建立环境风险监测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防控合力,依托“全健康”理念,实现科技创新与系统治理双轮驱动,推动青藏高原包虫病防控从传统模式转向更加主动的精准防控模式。

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应加强早期诊断技术、基因组学和传播动力学研究,揭示寄生虫的遗传多样性及传播机制。此外,研究还需结合生态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构建大数据模型,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和指导。远程医疗与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也不可忽视,尤其在牧区等偏远地区,应大力推广便携式诊断工具,并完善流动人群的健康管理。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