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雨水比往年明显增多,根据北京市气象部门统计,6月1日至8月20日8时,北京累计降水量为586.0毫米,比常年同期350.5毫米偏多67%。从体感来看,不少市民反映近期蚊子更加“猖獗”。市疾控中心监测数据表明,今年7月以来,蚊虫密度确实高于往年同期,尤其针对白纹伊蚊的专项监测,不仅增加了监测点位数量,而且增加了监测的频次和方法。
今夏降水增多推高蚊虫密度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主任技师刘美德表示,今夏北京降水频繁,加上特别高温的天气不多,温度和湿度条件非常适合蚊虫繁殖,导致蚊虫活跃度随之上升。蚊子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前三个阶段都需要在水中完成。蚊子繁殖能力很强,吸饱一次血可在水中产卵200至300粒,温度适宜时经过7至10天就会孵化成蚊飞出水中。水是蚊子繁殖和孵化的唯一场所。降雨(尤其是连续降雨)后积水增多,蚊子有了更多的繁殖场所。
刘美德解释,强降雨能够冲刷河道和排水系统中蚊子的幼虫,但对成蚊影响有限。“成蚊会主动寻求避雨场所,一般强降雨后1至2天蚊虫密度又会回升。强降雨也很容易形成一些新的积水点,比如能够盛接雨水的各类容器积存的水体就可能成为蚊虫的孳生地。”
蚊虫监测力度与方法均有加强
北京的蚊虫监测工作从每年5月持续至10月。“从实际监测来看,今年蚊子密度增加,结合老百姓反映蚊子增多,疾控部门明显加强了对蚊虫的监测力度。”刘美德表示,一是增加了监测点位数量,二是增加了监测的次数,三是增加了监测区域,以便及时掌握蚊虫密度变化。在这些监测点位中,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全方位跟踪蚊虫动态。“多种监测方法要在每个监测点位使用,因此工作量确实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七下八上”期间,北京大部累计降水量偏多一倍以上。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一周左右,北京的阴雨天气几乎“全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似乎也增加了蚊虫活跃的窗口期。“我们也会跟随蚊虫活跃动态变化,做好监测、预警与健康提示。”刘美德说。
积水清理不及时“养蚊子咬自己”
降雨与蚊虫的孳生密切相关。刘美德介绍,城市中居民生活、建筑结构、服务设施和各类结构都容易形成积水点位,为蚊虫提供孳生条件。特别是降雨后,居民房前屋后的积水和露天放置的盆罐更是蚊虫的最佳繁殖场所。
“有句俗话叫‘多数蚊子都是自己家养的’。”刘美德解释说,蚊子飞行距离通常不超过百米,白纹伊蚊尤其如此。小区楼内出现的蚊子,基本是在楼附近积水中孳生出来的。部分居民喜欢将废旧花盆、容器等堆放在家中角落或院子里,这些物品容易积水,也成为蚊虫孳生的有利条件,导致“自己养蚊子咬自己”。刘美德提醒市民,降雨后应及时清理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保持厨房、卫生间地漏畅通。农村地区也需注意清理房前屋后和院内积水。花盆底盘积水需及时清除,废弃花盆及其他容器应倒置存放,避免积水生蚊。
避开蚊虫活跃高峰期出行
北京最常见的有两种蚊子,分别是淡色库蚊(俗称黄蚊子)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前者是北京数量最多的蚊种,后者数量排名第二位。刘美德表示,淡色库蚊多在傍晚以后活动,而白纹伊蚊的活动高峰为上午7-10点和下午4-7点之间。不过,在高温天气下,白纹伊蚊的活动时间可能随着白天温度变化而有所调整,例如白天温度较高时,上午高峰可能提前结束,下午高峰也可能延迟到来。“建议市民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外出,若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比如穿上长袖长裤、喷驱蚊产品,远离蚊虫密集的水边和植被繁茂区。”
刘美德提醒,在使用防蚊产品时,可遵循这个口诀:“一看二选三用”。“一看”即看产品包装盒中标注的成分,在各类五花八门的驱蚊产品中,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哌卡瑞丁和羟哌酯这些成分的驱蚊产品(如驱蚊液、驱蚊水等)才真正具有驱蚊作用。“二选”即选浓度和保护时间,按外出时间选择合适浓度和有效时长产品,必要时补喷。“三用”即正确使用,驱蚊产品一般在外出时使用,如在家中优先选择物理方式,如采用纱窗、蚊帐等。使用驱蚊产品时,只喷涂于暴露皮肤,一定避免眼、口、鼻部位。如果给儿童使用,建议先喷于家长手掌再涂抹。
近日,依托新华网建设的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健康中国促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举行。据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