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身体每天需要的碘从哪里来?哪些人不适合补碘?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沈苏丹。
沈苏丹介绍,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人体一旦缺碘则导致甲状腺激素降低,尤其在脑发育期会导致大脑生长发育落后、造成儿童智商低下。对于成年人来说,甲状腺肿大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可导致颈部明显隆起或肿块,严重者可能会压迫气管和食道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我国居民碘的主要来源是碘盐、食物和饮用水。通常来说,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10微克,一般人群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碘为25至50微克。”沈苏丹表示,如果不特意增加富碘食物,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的碘都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目前,日常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补碘做法是食用碘盐。
沈苏丹指出,除了食用加碘盐外,其他方式补碘的方式还包括口服碘油丸,服用含碘药物及营养素补充剂,食用富碘食物(海带、紫菜等)。根据碘缺乏的程度,育龄妇女、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等人群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加服碘油丸。
“虽然补充碘盐很重要,但日常要控制好食盐的摄入总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沈苏丹提示,有两类人群不适合食用碘盐。一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甲亢、甲状腺炎)患者,因治疗需要可遵照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二是生活在高水碘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获得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也可不食用碘盐。
近日,依托新华网建设的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健康中国促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举行。据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