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焦点

气候与心脑血管疾病

时间:2021-04-14 22:4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气候变化与发病率、死亡率有关,尤其气温、相对湿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有关。有研究数据显示:气温对65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性在32℃时比27—29℃时高66%,27—29℃时气温每下降1℃,危险性升高3%;冠心病死亡在32℃时的危险性比26—29℃时高22%,在26~29℃时,气温每下降l℃危险性升高2.8%;气温每增加l℃脑出血死亡的危险性降低3.3%。日平均气温低于26.2℃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住院增加30%一70%,当周平均气温低于6℃时,急性冠心病发病率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环境平均气温每升高10度,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2.6%,65岁以上年龄组升高2.2%。总之,夏天气温升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升高,春季、秋季、冬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性减低。另外,除了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可以增强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春、夏、秋三季,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联合作用。在冬季,相对湿度、气压可以降低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冬季气温、风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独立作用。

      春季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大于夏季,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变化无常、夏季多使用空调所致。春季、夏季气温升高将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秋季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大于冬季,这同样可能因为秋季气温变化不规律、冬季使用采暖设备所致。秋冬季气温降低将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增加,提示秋冬季节气温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气温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气温平均值每增加10摄氏度,会导致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反应蛋白含量增加4%、白细胞介素增加3%、纤维蛋白原增加1%,而这些改变都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另外,体表温度变化会对心率变异产生影响,体表温度升高,心率变异的低频功率会降低,并且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也降低。气温聚冷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