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方位锚定前进坐标,发展命题呼唤崭新答卷。当“十四五”的奋斗足迹延伸至收官时刻,“十五五”的壮阔蓝图正待落笔起势。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意义深远。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特别开设“‘十五五’ 大家话”专栏,聆听思考、凝聚共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大宗贸易、城市更新等全区重点工作,集中展现普陀“跨越”关键发展周期时“接续奋进、共创未来”的生动实践图景。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又作出了进一步谋划和部署,再次清晰勾勒出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
发力建设,全面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十四五”以来,普陀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医疗资源布局、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学科、人才同步提质,公共卫生和基层服务多维提升。

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
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建成“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分中心+50个服务站”的紧密基层服务网络,实现居民15分钟医疗服务圈。通过“号源下沉”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双向转诊履约近2万人次,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
学科人才建设成果丰硕,成功立项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医学重点专科通过验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创新实施“819”人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230余名。医疗服务体验持续改善,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实现互联网诊疗全覆盖,“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举措惠及群众。
构建“1+12”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并首创儿童安宁疗护模式,医养结合实现养老机构签约全覆盖。同时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居民构建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固本强基,筑牢健康服务核心支撑
“十五五”期间,区卫生健康委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抢抓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重大机遇,以改革创新魄力和担当作为韧劲,将“提升、优质、护航、强基、创新、固本”六大工程作为核心抓手与总体框架,全面锚定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奋力擘画健康普陀新蓝图,为加快构建整合型、有韧性、智慧化、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筑牢战略支撑。
以“提升、优质、护航、强基”四大工程为抓手,紧扣“健康普陀365战略”,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强化区域性医疗中心辐射功能,深化医联体与医康融合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能级全面提升。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升级硬件设施与诊疗设备,依托高校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优化分级诊疗、预约诊疗等服务,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远程诊疗
夯实基层“网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升级“三大中心”,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管理,深化医养结合试点。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完善医防融合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构建整合型、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创新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亮点
以“创新、固本”工程为突破,推动健康普陀建设提质增效、迭代升级。深耕智慧卫生健康新生态,加速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普及应用,构建全周期居民健康管理数字闭环,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系统业务融合,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
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成效,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推动区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拓展社区中医馆服务内涵,发挥名医引领作用,强化中西医协同优势。同时,紧扣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需求,推动生命健康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创新动能与特色服务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智慧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体系,为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普陀力量”。
展望“十五五”,区卫生健康委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践行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努力让规划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健康福祉,为普陀高质量发展筑牢更坚实的健康根基。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它是由FDI(世界牙科联盟)发起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