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9日,首届首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决赛(以下简称“大赛”)在京举办。大赛涵盖临床医学、智慧医疗、医药产品、临床护理、中医药、公共卫生及卫生管理6大领域赛道。经过角逐,最终90个优秀项目获金银铜奖(每赛道15个)。
本次大赛由市卫生健康委主办,市卫生健康委团委和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承办,旨在引导首都卫生健康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践,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赛承办方将为优胜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直通全国大赛资格、优促计划扶持、专项激励等,特别优秀项目还将纳入高创人才直通计划。
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85家单位的368个项目踊跃报名。经严格评审,184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综合统计处、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市卫生健康委团委、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大赛。
汇聚资源,助力成果转化
大赛主承办方致辞表示,首都汇聚了顶尖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力量、众多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具有引领国家医学创新的天然优势,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激发首都卫生健康行业的创新活力,希望青年创新者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新一代生命健康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医疗装备等前沿领域,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更多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医疗技术和产品。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主任张静波谈到,中心将以构建首都医药科技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为重点,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发挥首都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服务首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大赛支持单位充分肯定了大赛在推动卫生健康行业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他们一致表示,未来将持续为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平台搭建、资源对接等多种方式,助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期待参赛者们在大赛中充分展现创新成果,为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领导强调,一直以来朝阳区始终与市级部门紧密协同,共筑创新生态,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设立优促计划赋能转化朝阳专项,通过政策联动、资源整合、服务贯通的协同机制,共同支持医疗创新项目。
路演竞技 展现创新实力
在为期6天的决赛中,各赛道30余个项目负责人按抽签顺序,通过“5分钟汇报展示+3分钟答辩”的形式依次进行路演,生动阐述了各自项目的创新亮点、研究进展、团队架构及转化前景等内容。
大赛评审团由临床、产业、投资、成果转化和高校院所5位专家评审、5位嘉宾评审以及若干大众评审组成。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聚焦项目“是否有价值、能否落地、是否可靠”,依据市场与效益潜力、创新突破程度、落地可行性、临床实际价值、团队与研究基础五大维度进行评审打分。嘉宾评审则聚焦项目“讲得好、想得透、说得清和行得通”,以核心逻辑呈现、专业素养呈现、互动与应变能力、表达与呈现效果为四大评价指标评审打分。
最终,每个赛组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5名、铜奖8名。
专家分享 共话创新前沿
创新主题分享环节,多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聚焦前沿趋势与实践案例,深入交流医学创新成果与经验,有力促进了医学创新成果的互鉴与智慧共享。
北京华科先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慧军、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客户总监张淑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药剂科副主任宋再伟、北京医院临床药学室主任纪立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一科护士长赵海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成果转化部负责人路遥、北京百洋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晓君分别基于丰富行业经验,分享前沿洞见及创新实践,为青年创新者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和创新思路。
本次大赛以多赛道角逐评比、多区域协同办赛的形式,挖掘了一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也为各领域青年医学人才提供了创新展示与成长的舞台。未来,市医药卫生科促中心将在市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下,持续赋能青年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大赛由北京惟创医学科技促进研究院、北京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心、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北京巴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社、北京朝阳引创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都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巨人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政府(地区办事处)提供支持。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它是由FDI(世界牙科联盟)发起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