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杏林春暖六十载:国医大师容锦泰的守正创新之路

时间:2025-10-15 15:30 来源:互联网
字号:

清晨七点的广州脑博仕医院,容锦泰已端坐诊室。他身着白褂,银须轻拂,指腹搭脉时目光如炬——这个场景,在岭南中医界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作为“广州十大名老中医”“南粤十大医学家”,容锦泰以“治疑难如解乱丝,疗沉疴若拨云雾”的医术,在中医脑病与情志疾病领域书写了传奇。

容氏七因学说

容氏七因学说是广东省中医泰斗容锦泰在陈无择三因学说的基础上发挥、总结而成,指导着临床治疗。具体来说是:审、辨、排、补、激、固、放,包括了诊法与治法。

容氏七因观点:审、辨、排、补、激、固、放

1审因:审查病因(内、外)

2辨因:辨别主因与诱因

3排因:排除人体潜在的毒素及瘀血

4补因: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物质

5激因:激发人体的潜能

6固因:巩固人体的体能与元气

7放因:激放人体的潜能供应全身能量

细解:

1要审查真正的病因(内、外)才可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对主因与诱因一定要辨别清楚

3根据人机体所潜在的毒素及瘀血进行筛选清除

4根据脏腑的相生相克进行配伍

5根据人体所需要的物质进行针对性补充

6根据人体的未发挥的潜能进行及时的激发

7对人体的体能要固摄然后激发

审因,就是审查病因。病因首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内因主要是体内的致病因素,可以分为脏腑、经络、关节、无形的物质:气、津等;外因主要是外邪,包括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病毒、食物所含有的毒素,这里所说的毒素是我们能够经常听到的激素,这些激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致病的呢?总结有以下三点:降低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骨质疏松,使用药量增加。使用药量增加这个方面,容老举了个例子,现在超级细菌的出现,抗生素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且加重用量才能对抗细菌,就能够说明这一点。

2.辨因,就是辨别主因与诱因。主因就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主要是人的体质,体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受邪之后人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主因,是人长期积累在体内的为内毒素,长期潜在体内致病源因素。诱因就是诱发疾病的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只是诱发疾病的因素,而决定人的体质才是致病主要因素,所以“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医生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辨清病因,情绪(即七情六欲也是诱发疾病的发生,目前心理治疗为当前治疗的学科),目前人们追求经济效益,做出超过自己可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继而发生了精神疾病。有了精神疾病的人群经常诱发内在潜伏的疾病,迅而发生原发病灶。

3.排因,即排除人体潜在的毒素与瘀血及不明原因潜伏在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抗生素与激素及工业重金属等对人体内有害各种物质)。可以用利尿法、通便法、活血化瘀法,可以用芦根、木通、大黄、桃仁、丹参等有利尿通便、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而容老推崇的方法是用走罐法,走罐能够扩张毛细血管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畅通,正气恢复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邪气,祛邪外出。容锦泰称之为“透”法,此法不同发汗法,虚人发汗易导致虚脱,透法的力量比汗法力量小一些,但是对人体的气血津液损伤比较小,所以相对来说更为安全。

4.补因,补充人体内的不足即所需要的物质。首先要根据病因所耗损的精微物质及基本所需要的物质来补充,其次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因人,包括病人的性别、体质、年龄;因地,就是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举个例子来说,广东地区气候比较潮湿,所以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是很常用的;因时,根据季节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加以补充。

5.激因,激发人体的潜能,主要激活人体的体内细胞和血液细胞的活性并修复坏死的细胞。通过医生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激发病人内的细胞起着防病与抗病能力,即中医来讲是扶正以祛邪,西医来讲是激活免疫系统所组成的细胞,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举个例子来讲,为什么会有肿瘤呢,其实每个人的细胞里都有致癌基因,那为什么有的人得肿瘤,有的人没有呢?这跟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免疫力低下时,病邪容易入侵,导致细胞裂变和增殖速度异常增快,从而形成肿瘤细胞。所以激因可以说是治本之法。脾胃为后天治本,所以通过扶胃气可以增强人体抗邪能力,如何搞好脾胃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6.固因,巩固人体的体能与元气。这就要从固护肾精入手,肾为先天之本,依靠后天之本——脾胃的充养,所以可以用鸡内金、五味子,鸡内金有固肾的作用,同时还有健脾和胃消食的作用,而五味子有收敛固肾精的作用。

7.放因,激放人体的潜能供应全身能量(细胞与血液)。放因,是病人在医生的治疗调理下体质增强,发挥自身的免疫系统起着抗病防病能力,奋起抗邪,即释放自身的能量。增强病人免疫力,依靠药物,而药物又是通过肠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药效,病人肠胃功能的好坏对预后很重要,所以在治病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调理病人的肠胃,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