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护士,你又来啦!有你每天量血压,我这心里踏实多了。”在琉璃庙镇碾子湾安置点,92岁的马大爷每次一见到王洁,都会紧紧拉住她的手。这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因儿女需回村清理淤泥无法陪伴,成了王洁在安置点最牵挂的人之一,而这份挂,是从怀柔职业学校区级安置点就开始的。
作为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护理部的一员,王洁接到的第一个防汛任务,是担任怀柔职业学校安置点的负责人,这是怀柔区为转移群众设立的第二个区级安置点。初到安置点,她便以“快、准、细”的作风投入工作:反复踏勘场地后,科学划分诊疗区、物资存放区与临时观察区,让医疗服务动线一目了然;将内服、外用、急救药品按类别规整,逐盒核对有效期、贴好清晰标识,确保紧急时刻“拿药不慌”;更牵头梳理医疗接诊流程,把问诊、检查、发药等环节的职责细化到每位医护人员,为安置点医疗工作筑牢“防线”。
区级安置点运行初期的48小时“攻坚期”,是防汛医疗保障的。王洁几乎没合过眼,白天协调接收防疫物资、组织筛查高风险人群,晚上又忙着完善应急预案,直到看着安置群众安稳入住,安置点工作有序运行,她才稍稍放心。
随着防汛工作推进,区级安置点村民整体转移至琉璃庙镇碾子湾镇级安置点,王洁又毫不犹豫接下任务,带着整理好的医疗物资清单和诊疗记录,“转战”新阵地,这一“战”就是7天。
从区级到镇级,安置点换了,但王洁的工作标准丝毫未降。8月18日至25日的7天里,她每天的工作从清晨6点便开始:先是和安置点负责人逐一核对当日群众人数,确保“不落一人”;随后背着医药箱开启全天巡诊,无论是高龄老人的基础病监测,还是幼儿的体温测量,她都细致记录,连“谁今天咳嗽减轻了”“谁的降压药快吃完了”都记在随身的笔记本上;针对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她特意制定“一人一档”,将巡视频次从每天1次增加到2-3次,生怕错过任何健康隐患。
在碾子湾安置点,王洁的“细心”成了群众口中的“定心丸”。有天巡诊时,她发现马大爷的血糖值略高,细问才知老人因为担心家里情况没按时吃药。王洁没多说,先帮老人测了血压,又耐心讲解“按时服药才能稳住病情,家里的事有政府帮忙,您先顾好自己”,随后还特意跟负责安置点餐饮的工作人员沟通,为老人调整了低糖食谱。“王护士不仅管治病,还管吃饭,比亲人想得还周到!”马大爷的话,在安置点里传开了。
除了守护特殊人群,王洁还成了安置点的“健康管家”。有位带着3岁孩子的母亲,因担心汛情和孩子身体终日焦虑,孩子也出现了轻微腹泻。王洁巡诊时察觉到异样,不仅细致检查孩子的情况,给予适合儿童的调理药物,还特意留下来教这位母亲简单的穴位按摩手法,缓解孩子肠胃不适。“你不仅救急,还教我们实用的办法,太感谢了!”这位母亲感动地说。
7天的镇级驻守,王洁的笔记本写的密密麻麻,医药箱的肩带在肩膀上磨出了痕迹,但她的脚步从未停歇。她的坚守,是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护理人员的防汛缩影。
自汛情发生以来,护理部主任冯月、副主任姜静“双线作战”:一方面统筹调配院内护理力量,确保医院日常诊疗、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组建应急护理队,先后派出多批护理人员支援区级、镇级安置点,从物资筹备、流程搭建到一线巡诊,每一个环节都有她们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白衣”她们用专业与担当,践行白衣执甲的誓言,在风雨中筑起了“健康防线”,点亮了“健康之光”。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生育政策全面放开,我国母婴消费市场迎来新一轮增长。与
4月23日,南京江北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暨社区公共卫生网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