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隔壁王阿姨说,国妇婴现在可以先看病,回家后再一起付钱了,这下我自己都可以去医院,不用再让小孩陪我了,方便多了。”
家住奉贤南桥的李阿姨前几天在和邻居闲聊中得知,家门口的医院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这让定期需要去医院复查的她高兴不已。“虽然医院开到了家门口,看病也方便多了,但是挂号、缴费、检查还是要往返多次排队,我这个年纪,让我一个人操作还是有些吃不消,现在终于好了。”
自2022年9月至今,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已运行3年,作为五个新城中首家建成启用的三甲专科医院,面对国民健康的新需求、人口形势的新趋势及国家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新要求,国妇婴始终基于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开展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积极探索妇幼健康新技术、新设备、新理念,为新城民众筑牢健康“保障网”。
“以前来医院一趟,连看病带检查还要排队,快的话至少也要半天,现在两三小时就搞定了,对我们老年人太友好了!”在门诊大厅,刚刚完成检查的李阿姨对医院刚刚推出的“先诊疗后付费”服务赞不绝口。今天,国妇婴奉贤院区在启用3周年之际正式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服务。这项主要针对“一老一小”群体推出的便民就医举措,可缩短患者40%的平均就医时间。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近3年来,医院聚焦新城卫生健康的‘城长’难题,不断织密妇幼健康关爱网络,加速优质妇幼诊疗服务资源扩展和延伸,竭力保障新城居民的健康需要。”国妇婴院长、党委副书记王玉东表示。
自启用以来,国妇婴奉贤院区就新城的妇幼健康医疗保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3年内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突破100万人次,分娩新生儿逾2万名。优质医疗资源和辐射面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国妇婴坚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不断延伸妇幼健康诊疗服务深度和广度的努力。
2022年国妇婴奉贤院区启用伊始,就开设有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生殖医学中心、产前诊断中心、胎儿医学中心等完整的妇产科学科链,有效填补了南上海妇幼健康卫生服务薄弱的不足。“依托妇产科专科医院的学科优势和临床经验,医院大妇科团队打造了‘专家领衔、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从疾病筛查到精准治疗再到术后康复构建了完整的诊疗服务体系,凭借过硬的医疗质量与高效的协作机制,成为南部上海女性全周期健康守护的中坚力量。”王玉东说。
截至目前,上海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首个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上海首个针对孕产妇人群的宫腔疾病中心、睡眠障碍门诊、国际医疗部、生殖免疫门诊等特色门诊、病房也在新院区相继开设,在提供全程化、精细化诊疗服务的同时,更能够满足全方位、多层次的患者诊疗需求。
而在学科创新的赛道上,奉贤院区同样跑出了“加速度”。国妇婴牵头研发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子宫肌瘤治疗系统”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并在奉贤院区率先开展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无创治疗的新选择。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妇幼分中心在此落地,推动多项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服务。这种“临床—科研—转化”的良性循环,让国妇婴奉贤院区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成为区域妇幼健康的创新引擎。
今天,被称为“为援助中国人民进步事业而献身的‘三个志愿军’”之一、加拿大国际和平主义战士、国际著名外科医生蒂尔森·莱孚·夏理逊先生雕像也在国妇婴奉贤院区正式落成。
1938年,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开创了“国际和平医院”项目,将国际援助医疗物资运往延安。彼时,夏理逊来到中国从事医疗救治工作,投身中国抗战洪流。1946年,他受宋庆龄的委托将医疗物资运往国际和平医院,1947年1月物资运到时,他却因过度劳累和冻伤献出了生命。1952年,宋庆龄在上海亲自创办的国妇婴接过“国际和平”的旗帜,将战火中淬炼的国际主义精神转化为守护妇幼健康的永恒使命。
因为历史原因,夏理逊的遗骸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下落不明。直到1987年,在中国福利会和国妇婴团委的努力下,最终在河南开封找到了夏理逊的遗骸并安放在烈士陵园内。1988年1月,由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夏理逊大夫纪念碑"在国妇婴徐汇院区矗立。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救治的每一名患者,迎来的每一个新生儿,都是在续写国际和平的故事。”国妇婴党委书记刘志伟说:“此次夏理逊先生雕像在奉贤院区落成,也是希望再次诠释‘国际和平’的厚重内涵——既是战争年代跨越国界的国际主义坚守,也是和平时期医者对生命平等的承诺。”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它是由FDI(世界牙科联盟)发起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