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秋,天高气爽。2025年9月10日至14日,一年一度的服贸盛会如期在京举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四年受邀参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全面突出更科技化与智能化应用特色,重点呈现前沿技术在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实践与转化落地成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此次参展重点呈现了多项聚焦智能化医疗场景的创新成果,包括手术室场景中,骨科关节外科主任田华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成果“K3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场景中,放射科主任袁慧书团队依托院企联合研发平台研发成果“关节功能位磁共振扫描辅助装置”;以及居家康复场景中,运动医学科李玳副主任医师研发成果“评处训康复系统”。
服贸会展台
这些多元化的智慧医疗场景,集中展示了高精尖的医疗技术与协同创新能力,体现了以科技赋能健康服务、以智慧引领医疗升级的发展理念,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也为未来医疗模式的革新提供了重要实践方向。
在同期举办的第七届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医疗应用场景)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研究员杨辰龙团队的创新成果“脑内柔性传感器件精准植入仿生手术机器人”荣获二等奖,展现了医院在人工智慧诊疗方面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服贸会期间还举办了2025年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及其多场分论坛,聚焦科技前沿、医疗创新、国际化合作等热点话题。
乔杰作主旨报告
在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乔杰院士以“以科技创新驱动医学进步,赋能健康中国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如何成为引领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围绕科技创新与前沿突破及其实践路径等关键内容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金昌晓参与圆桌讨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在中英医疗科创高峰论坛上,围绕“医疗科创国际影响力发展与中英合作机遇”主题参与圆桌讨论,他深入分析了全球背景下医疗领域进步的关键路径,提出通过构建协同研发、政策互鉴和市场共享等深度合作机制,推动全球医疗系统和谐稳定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李蓉在多层次医保与商业健康险融合发展论坛中,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探索与实践,分享了医院通过成立国际医疗部,推动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发展的经验,并阐述了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引领“医险融合”新生态的具体举措。
姜雪(右三)参加中国医院协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协作网成立仪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副书记、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在中美患者创新论坛上以“医院视角的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探讨了科技创新的转化机制与发展路径。在中国医院协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协作网成立大会暨医疗科技创新转化专题路演活动中,姜雪作为启动嘉宾之一,参与中国医院协会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协作网成立仪式。该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动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振龙的项目“肩部疾病AI诊断系统”参与大会医疗科技创新项目路演,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升诊断精准度与效率方面的突破性应用,受到现场专家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原鹏波(左4)代表赵扬玉团队领奖
在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创新成果发布暨启动活动上,发布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团队的“胎盘植入风险评估和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项目入选。
自2024年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的产业开发研究院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多方协作的合作机制,精准匹配资源与需求,着力解决临床医学领域科学研究前端创新与后端转化脱节、市场机制失灵等问题。医院通过多项举措形成了“临床需求赋能科技创新,产业转化反哺临床提升”的生物医学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一批源于临床的原创成果正稳步实现产业化,持续创造社会经济价值。截至2024年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已累计获批33张药品与医疗器械注册证,切实惠及百姓健康。
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与战略引领相结合,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聚焦生命健康、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争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为服务全民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它是由FDI(世界牙科联盟)发起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历经大疫后的国人对于健康和尊老敬老似乎又多了一番新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虽然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但此时已莺飞草长,鸟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