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心脏房颤的临床表现

时间:2020-10-09 20:49 来源:互联网
字号: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颤动。

  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500ms,常有P-on-T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如频率不快,可无明显症状,如心率快,患者诉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脏乱跳,烦躁,乏力等,听诊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脉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持续性(或慢性)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心律不规则:第1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过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持续3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 1.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简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 各种心律失常都会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动物试验证实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心房颤动,1978年Coumel提出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现已证实其并非少见,其特点如下:

  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30~50岁,年龄范围为25~65岁,男女之比为4∶1。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2~15年。

  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②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④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

  ①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呈窦性心动过缓(表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心动周期,当达到一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

  ②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③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Ⅰ型,心房扑动交替发生,或混合存在。

  ④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⑤迷走神经可使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不应期缩短,并伴房内兴奋传导的减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缩也可诱发心房颤动。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