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快讯

医共体惠及乡镇,离百姓越来越近

时间:2022-10-23 07:57 来源:互联网
字号:

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外出务工的老夏在看病时选择了“逆行”——大多数人是在县医院看不好病要转移到大城市去,而他却回到自己家乡的县医院治疗。

老夏很快就康复出院了,不仅如此,在外地要花费30万元的手术费,由于在县内手术有医保,报销比例高,他个人才花费了1.5万元。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突出“强县域、强基层”导向,很多县医院一改往日面貌,向上请教名专家、名医院,向下指导乡镇卫生院,成为县域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对于这些改变,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医院党委书记杨发武有着深刻的体会。

提高医疗质量,带动科室发展

“老百姓看病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看好’‘别给我看坏了’。”杨发武说,信任问题决定了群众愿不愿意到基层医院来看病。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让群众信任县医院,首先要解决的是医疗质量问题。

对县医院来说,诊疗规范、临床路径都有,但落实是最大的问题。

“濉溪县医院把专家治院写入医院章程,让内行参与决策、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杨发武说,整个医院形成了尊重专家、崇尚业务的氛围。

在这样的基调里,濉溪县医院开始狠抓医疗质量。例如开展抗菌药物和辅助药物专项治理、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管理评比等。2016年至2021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平稳下降,辅助药物支出也从1270万元降到50万元以下。

这些“内功”的修炼,从根本上提高了医疗质量。但杨发武认为光这些还不够,因为单靠县医院的实力和水平,难以服务好县域内的93万余人。

老百姓需要大专家,就去外地邀请他们过来。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的杨广顺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单春雷教授都成了给县里、镇里、村里居民看病的医生,而且这些大专家坐诊次数一年比一年多。外地医院专家为濉溪县人民坐诊手术的次数,从2019年的56次,提高到2021年的1235次。

“通过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设立名医工作室,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来濉溪县医院坐诊、教学,我们不仅把优质医疗资源请了进来,还带动了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杨发武说。

医共体惠及乡镇,离百姓越来越近

要做好整个县域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县医院只发展自身也远远不够。杨发武说,要在做好自己,留住、接住病人的同时,答好“如何持续帮助卫生院做大做强”的问题。

2016年,在对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和准备的基础上,濉溪县医院和县域内的12家乡镇卫生院、163家村卫生室成立了医共体。

为了改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弱、百姓县外就医现象难以控制的情况,杨发武一次次走访基层,了解医共体内每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现状。

“把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疗机构管理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帮扶提高这些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通过制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杨发武说,这几年,医共体从原来的松散型转变为紧密型,让老百姓感受到当地整体医疗质量的进步。

在紧密型医共体内,转诊机制确保小病、轻病下沉到卫生院;通过设立运营奖补专项资金和其他途径,紧密型医共体对会诊手术、驻点帮扶、签约服务的医生给予补助,还为镇、村医务人员提供免费的进修机会。

“濉溪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敢于放权,把12家卫生院的管理和人财物都交给濉溪县医院,医保资金打包给医院,让医院可以心无旁骛,在无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干好医共体整个体系的各项工作。”杨发武说。

濉溪县医院每年给予每家乡镇卫生院50万元资金帮扶,用于改善就医环境、购置设备、学科建设以及培养医疗人才。2021年2月,濉溪县南坪镇一村民被送到镇卫生院,濉溪县医院心内科的王医生正驻点帮扶。患者突然晕倒,心跳消失,王医生果断使用除颤仪为其除颤,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而在医共体建设前,镇里没有除颤仪,也没有人会用。

医共体让更多新技术、新设备走进村镇。通过搭建起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患者在救护车内的一切情况可以直传到濉溪县医院远程会诊室的屏幕。基于对患者数据和情况的判断,医生在救护车上就可为患者对症抢救。

濉溪县县域医疗水平和能力的大幅提高,是整个中国基层卫生健康能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同的县城、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正在通过制度创新、吸纳人才、开展科研等方式,努力成为一城、一镇、一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