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已成为很多人健康生活的固定选项。那面对各种体检项目,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兴检查项目不断涌现。你去体检时,是否会因体检项目种类繁多而感觉选择困难?你对自己的健康检查有计划倾向吗?
体检套餐,绝不是把体检项目简单进行叠加就行了,也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生如此,健康亦是如此,体检更应追求和满足“个性化”。正确的做法是由体检医生根据你的既往史(以前健康和疾病的状况)、家族史(直系家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年龄、体质、健康危险因素,结合检查项目的准确性和风险度,以及体检的目的和要求,并参考个人经济条件等因素,量身定制体检套餐。
1.体检应该“个性化”
2014年,健康管理行业学术组织曾制定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随着科技和理念的更新发展,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在2022年又进行了修订补充,这可作为我国健康管理机构开展体检服务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推动健康体检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项目目录的设置力求遵循科学性、适宜性原则,采用“1+X”的体系框架,其中“1”为基本体检项目,“X”为专项体检项目。基本体检项目是开展体检服务,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基础,专项体检项目则是针对不同慢病风险个体进行的筛查。
基本体检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自测问卷是对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习惯、运动情况、心理精神压力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作为个性化项目设定和检后健康管理的参考。体格检查分为一般检查和物理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搏等;物理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等。还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潜血检查;生化中肝肾功能、血脂四项、血糖、血尿酸、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妇科宫颈细胞学(TCT)检查也属其中。辅助检查则包括心电图、放射检查和超声检查三部分。
专项体检项目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具有慢性疾病高发风险的个体进行筛查,以及其他部分检查项目的扩展。其中防癌体检是指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应用有效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属于机会性筛查,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般来说,青年人群体检时可选择基本体检项目,其中多坐少动、工作负荷重者要重视血压、体重、腰围、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近来,部分青年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慢性疾病年轻化趋势。中年人代谢性疾病发生率较青年高,而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和肿瘤发生概率会升高,可结合年龄参考体检项目的备选增项。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大众人群中统计的主要异常情况不少项目在逐年增高。中青年人群不应忽视超重、腹型肥胖、无症状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因为这些问题与心脑血管病风险的增高显著关联,并影响到健康老龄化。肥胖、膳食结构不均衡合理、吸烟饮酒还与多种肿瘤风险相关。因此,在检出这些常见多发问题后,个人要有意识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健康体检机构也要关注通过自测问卷获取的相关信息,以更好实施个体化检后健康管理和干预。对血尿常规检验,不要因其普通基础而忽略,避免延误可能发现的造血异常和肾小球疾病。
特别要提醒的是,对体检报告中偏离正常的检查检验结果,医生会结合整体情况提出随诊复查建议,参检者应遵嘱进行,不要自行过度解读,陷入紧张焦虑。只有通过随访观察进一步明确判断,才能落实好异常指标的监测与管理,真正起到疾病预防和治疗战线前移的目标。
2.中青年,特别注意这几点
如果受检中青年有下列疾病的家族史或相关表现,可考虑增加专项体检项目。参考选择的原则是这样的:
1.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史、高盐饮食、超重肥胖、长期精神紧张,或有头昏、头痛、眩晕不适者,可进行高血压风险筛查,包括:诊室血压的复测、动态血压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人体成分分析、超声心动图;检验项目可关注血钾、钠、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等。如有线索提示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进一步完善相关血管检查,可酌情增加肾素-醛固酮测定、肾上腺CT、呼吸睡眠监测、肾动脉超声、颈动脉超声、眼底照相等。
2.有冠心病史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者,或有心前区疼痛、压迫感及胸部不适者,可进行冠心病风险筛查,建议行ABI、心脏超声、CT冠脉钙化积分、颈动脉超声检查,在部分机构还可选择心电图运动试验、冠脉CTA、PWV、血管内皮功能(FMD)检查等;检验项目可增加高敏肌钙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等。
3.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血糖血脂异常史、饮食热量习惯性超标伴活动少;有多饮口渴、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倦怠乏力者,可进行糖代谢异常或2型糖尿病风险筛查,包括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清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胰岛素、C肽、同型半胱氨酸、脂联素等。
4.脂肪性肝病人群要关注血糖、血脂、肝功能、血尿酸、肝脏超声情况,对脂肪肝或肝纤维化的定量评估可应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脂肪半定量CT。
5.女性完善妇科盆腔超声检查,可有助于发现卵巢肿物、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所致卵巢巧克力囊肿或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常等。
6.21岁以上有性生活史女性可开始进行宫颈癌风险筛查,包括:TCT、HPV。
7.有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接触污染空气、既往肺结构异常者;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胸闷者,可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险筛查,包括肺功能、胸CT检查。
8.有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脂肪肝炎病史,常食用黄曲霉污染食物者,可进行肝癌风险筛查,包括肝脏超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CT/核磁、AFP、异常凝血酶原Ⅷ等。
9.40岁以上尤其有高危因素如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史、长期受环境污染、肺部结节性质未定需随访、慢阻肺、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或伴咳嗽、胸痛、咳痰者,可进行肺癌风险筛查,包括:胸CT、肺相关肿瘤标志物、肺癌相关自身抗体。
10.40岁以上女性要关注乳腺检查,尤其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和哺乳、有胸部放疗史、有乳房不适、乳头异常分泌物者,应重视乳腺癌风险筛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
近日,依托新华网建设的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健康中国促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举行。据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