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就业优先稳固民生之本
本报记者 赵梦阳 刘书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就业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权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就业稳则民心安。”山西省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代表说,多措并举稳就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决心以及鲜明的政策导向。
吴秀玲代表介绍,近年来,朔州市共建成75个就业服务站,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下一步,将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持续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发展特色技工教育,实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加快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过去一年,我国就业主要指标顺利完成,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随着稳就业、促就业一揽子政策落地落细发挥合力,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完善,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不断稳固。实现今年的就业目标,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刘洪委员说。
“下一步,要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刘洪委员表示。
“就业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全过程,各部门政策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让普惠精准的就业政策协同发力,覆盖各类就业群体。”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醒村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赵醒村代表说,帮助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要从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改革,结合社会实际,提升学生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吴 月 吴 丹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特点,并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开展思政教育。”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委员说。
方守恩委员介绍,近年来,同济大学集全校之力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纵深推进“三全育人”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奏响育人“大合唱”。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委员深有感触。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任少波委员认为,要深刻把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属性,突出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努力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学科尖峰上走在前列。”任少波委员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丹代表说,近年来,学校突出“产城教融合”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知识,还要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并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有深入的认识。建议增加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罗丹代表说。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杨彦帆 王云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
“从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到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院长王广发委员表示。
王广发委员说,近年来,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我国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这将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保障更多群众就近方便就医。
“改善护理服务是提升医疗质量和就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护士长于洋代表认为,面对当下长期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机构发展缓慢等挑战,要建立起长期护理人才职业发展和培养规划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出台更多吸引报考招生和毕业到岗就业的激励保障措施,提高长期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打通专业护理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代表说,“我们将继续提高药品品质和工艺水平,让老百姓用上更多好药、放心药。”
邢界红代表建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经典药方赋能,既要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传统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和原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研发的能力,增强人才竞争优势,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用心用情托起群众安居梦
本报记者 沈童睿 杨 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日,依托新华网建设的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健康中国促
6月1日至4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在青岛举行。据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