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李小梅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心血管病顶尖期刊JACC子刊

时间:2025-04-11 10:02 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字号: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简称JACC)是心血管领域的“四大顶刊”之一‌,分区1区(Q1)。近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李小梅教授团队研究成果“Surgical and Ablation Therapies for Atrial Appendage Tachycardia in Children(儿童心耳房速的射频消融和外科治疗探讨)”发表在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影响因子:8.0)。李小梅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张仪副主任医师为该文的第一作者,研究成果的发表,充分显示出我院在儿童心耳房速的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

起源于心耳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约占儿童房速的30%左右。心耳起源的房速常呈持续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差。基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射频消融成功率低、复发率高,部分起源于结构异常的心耳瘤,超声心动图检查敏感度低,成为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和亟待解决的难点。目前关于儿童心耳起源房速的研究极少报道。

针对这一临床难题,李小梅教授早于201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射频消融联合心耳切除治疗儿童心耳部位起源的房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后的15年间,对于该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效果及预后等多维度研究,且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Pediatric Cardiology》、《Cardiology in the Young》、《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和《中华儿科杂志》等。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全面总结探讨了本中心2010年至2022年,70例儿童心耳起源房速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结果显示心耳起源房速在儿童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率高达44.3%。射频消融的复发率与失败率较高,在经心内电生理精确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失败后,联合心外科实施心耳切除为安全有效的补充根治方法,成功率高达100%。该研究为国内外最大样本的儿童心耳起源房速的临床研究,其研究成果为该类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