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目标:“CURE”(治愈) 国内首个“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开诊

时间:2025-02-27 10:10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字号:

图片1.png

“过去您这种情况必须要手术,现在用靶向药物伯瑞替尼和化疗药替莫唑胺,每天口服就可以了。”听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的话,手术十五年后复发的冯女士长出了一口气,“这下心里就踏实多了”。这是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前沿创新治疗联合门诊”开诊第一天,发生在诊室里的一幕。化疗、靶向、免疫、电场……和传统的神经外科门诊相比,虽然看诊的流程大同小异,但在医生们的交流中,多了很多“新鲜”的词汇。当天预约前来就诊的6位患者每个人拿到的治疗方案都是“与众不同”。

这个国内第一个多学科联动、应用多种前沿新技术的脑胶质瘤门诊,由江涛院士领衔。“这个门诊由神经外科、放疗等不同专业的专家一起‘坐镇’,希望利用不同学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知识,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江涛介绍,传统的胶质瘤治疗大多是手术和放化疗为主,相比血液病和肝癌、肺癌等体部肿瘤的治疗,胶质瘤的治疗明显落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胶质瘤的治疗也正在进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精准治疗新时代,“我们希望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Car-T等新技术与传统治疗模式全部‘打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尽可能减少传统治疗模式中手术和放化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在这个门诊,患者不但可以用上江涛院士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用于治疗脑胶质瘤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伯瑞替尼,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随时加入江涛院士团队免疫药物临床试验组,获得更多治疗机会。同时这个门诊还将充分应用“先行先试”政策,引入国际最新的靶向药物,结合伯瑞替尼等药物进行多靶向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方案。专家们给这个全新的门诊起了个好听的名字:“CURE”(治愈),表达对患者的祝愿,和战胜胶质瘤的决心。据了解,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每年胶质瘤手术超过2200例,围绕脑胶质瘤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改写国际诊疗指南。

关闭此页 (责任编辑:华仁)
新闻资讯 | 健康快讯 | 育儿健康 | 产经新闻 | 健康百科 | 饮食营养 | 中医养生 | 预防保健 | 心理健康 | 生活常识 | 行业动态 | 健康焦点 | 健康评谈

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7 www.jian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7019435号-9

电脑版 |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