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清晰、洪亮的口令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对学生情绪和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体育课教学,组织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训练竞赛等,都涉及嗓子的特殊发声。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体育教师患有不同程度的咽喉疾病,影响了教学和工作。体育教师应如何保护嗓子呢
一、正确运用嗓音
有些人认为:发声,特别是言语发声,是属于生理本能,无所谓方法。其实,人们发声并不是单纯的喉部器官活动,因为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喉原音”,只有音高特性而没有音色个性,并且音量很小,必须经过共鸣腔体的共振,加工改造成为我们实际发出的声音。这个加工改造过程对体育教师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共鸣腔体的扩大音量、赋予嗓音色彩的效能,正确动用嗓音。
二、合理使用嗓音
由于控制声带活动的喉内肌都是很小的肌肉,负荷能力不大,如果发音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容易引起疲劳。如果在疲劳的基础上强制使用,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喉肌劳损。
声带是高振动体,发声时声带为保持一定的张力而处于拉紧状态,特别是在大声喊口令时,要加大呼出气流强度,以增大声带的振幅,这些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过长,由于机械性刺激,会引起咽喉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症,造成声音嘶哑。在炎症条件下继续无理用声,就可能使声带血管发生病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用声时间和声音高低强弱,尽可能地运用哨子、手势、掌声等非语言信号的帮助,以减轻嗓子的负担。